8月19日,广州规自局正式发布:关于2024年部分拟供商品住宅用地项目清单(第三批)的公告。
此次第三批预公告清单包含50宗地,总用地面积247.3公顷;其中,中心四区(天河、越秀、海珠、荔湾)占四成,共20宗。
具体分布来说:天河区(6宗)、越秀区(1宗)、海珠区(8宗)、荔湾区(5宗)、白云区(10宗)、黄埔区(1宗)、番禺区(8宗)、花都区(9宗)、从化区(2宗)。
同时,8月20日,中交联合体,也以底价47.4亿,折合楼面价约3.13万/㎡,拿下开门红--海珠区三滘地块。
对于广州此次的“大批量供地”,外界有媒体说是“报复性供地”。
但我个人更觉得是:无奈性供地!
此次供地,广州其实做了不少牺牲,对有能力的房企算是一个捡漏的机会。
首先,这次的供应的50块地,更多体现的是广州的诚意:我把我有的、能供应的地都拿出来了,各位老板挑挑看有没有合适的。
所以,50块地全部都正式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网的机会,应该不大;毕竟,这也不符合“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”的精神。
所以,大概率只会把谈好的地块挂上去;再搭配一些“碰运气”的地块!
这次广州把姿态放的这么低,原因也很简单:财政没钱,需要卖地回血维持运营和城市建设!
2023年,广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88.8亿,其中卖地收入就达到1480.5亿,占比达到93%。
根据2024年初,市府公布的财政预算案:广州今年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,预期是1541亿。
但今年上半年,只卖了71亿;距离1541亿的目标,已经完成了5%,只是差1470亿、剩余95%的目标就完成了!
而按照过往(这几年)的数据,广州卖地收入大概占政府收入的30%~40%!
但,现在“稳定房地产市场”,在一级市场就是“稳地价”;或者说直白点就是:既不能让土地大幅流拍、也不能让地价大幅下降(最好能微涨)。
既然如此,广州只好把很多压箱底的靓地(位置好)拿出来卖了;而且,还会有不少“低容积率”地块!
毕竟,同一板块,容积率越低的地块,做出来的产品售价越高;土拍楼面价自然也能上涨,从而提振楼上信心!
另一方面,上面早在去年就明确了“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”;所以,推出低容积低地块(甚至容积率1.0以下),也是符合上面的精神的。
而且,无论是对于外围的地块,还是未来的趋势;主要的商品房市场,是靠“有钱人”的购买力支撑,那自然是:供应低容积率地块,做“好产品”。
同时,从这次的供地也可以看出广州的一个底线:不会在地价上退步!
这一点,其实在2022年时,有的区就明确了;特别是对于区位好的地块,宁可再放一放,也不会大幅降价!
毕竟,这可是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事;地价明细下降了,房产市场还能稳的?
广州不至于分不清一块地的收入,和“维持房地产稳定”,两者谁价值更高!
所以,这次的海量供地,体现出广州的无奈、低姿态;但想要“趁你病,摞你命”,也是不现实的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,对有实力的房企来说,也确实是不错的抄底机会!
毕竟,这20年来,土地招拍挂市场,买方何时能有这么重的话语权?
而且,这次不仅有那么多绝版地块,对于后续地价会不会降低,广州的也给了明确的强心针!
而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,现在这个时候,只能一起咬咬牙、一起努力,共度时艰了!
财政收入的相对减少(因为这次土拍,广州是让利了),虽然归根道理也是公共利益(政府其实就代表公共利益)的损失;但从短期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,也确实暂时只能让步一下了!
同时,也希望上面制定一些房地产政策时,可以对普通市民、村民更实惠、更接地气,而非“为了自己的屁股挪位置杀鸡取卵”;这样基层工作也好开展、人民“气也顺一些”。
只要广州的经济形势能回暖,我相信,对市民来说,以后还能能补回来的!
对此,你怎么看?